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加快推进江苏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8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五年保持“三农”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任务极为艰巨的一年。农村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农业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支撑,农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2009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 2009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 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把“三农”作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强化农业基础,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省、市、县各级都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用于“三农”的比重,引导投资结构和信贷结构调整,带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全面落实农业投入政策,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二)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增加对农民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和实施秸秆还田的补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纳入补贴目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实行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和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 (三)加强农产品产销调控。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变化,加强产销调控,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切实执行好国家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完善粮食等储备制度,落实粮食、食用植物油等储备任务,发挥吞吐调节作用。实施化肥等农资生产优惠政策,加强产销衔接调控。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农”贷款,实行单独统计、单独考核、单独奖励,制定实施农村金融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特别是农业的贷款支持,确保2009年“三农”贷款总量明显高于上年,增长幅度力争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长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各县(市)和有条件的乡镇要组建或确定农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三农”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积极 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办法,增加贷款规模,拓宽贫困农户受益面。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大力开展经济作物、养殖项目、高效农业保险,积极推进农机具、渔船、渔民保险试点。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种足种好3000万亩水稻,积极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推广植保专业化防治,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组织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并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集中投入、整体开发。 (二)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大扶持资金投入力度,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提高高效农业面积比重,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80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发展高效蔬菜、花卉苗木等高效设施园艺业,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提升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实施渔池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河蟹、虾类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省、市、县各级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推进农业国际贸易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境内外促销活动,加快江苏农业“走出去”步伐,确保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 (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组织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着重培育一批粮油、蔬菜、花卉、林果、畜禽、水产等优良新品种,推广一批设施栽培、苗种繁育、集约化健康养殖、农产品保鲜和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加快推广一批高效生态种养新模式,建设一批农业良种繁育中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五)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针对粮棉油、蔬菜园艺业、畜牧业等不同产业特点,分别采取专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乡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全年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订修订步伐,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适宜性评价,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使用高效、安全农业投入品,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为。加大农产品例行监测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增加抽查密度,提高监测覆盖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多种检测资源,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年内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好强制免疫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四、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坚强支撑和有效保障。 (一)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快丘陵山区、黄河故道和采煤塌陷地开发利用,建设高产稳产农田200万亩。继续推进“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 范围,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扩大秸秆还田覆盖面。组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加快开发利用步伐。(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以治理淮河为重点的流域性防洪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北延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长江河势治理和节点控制,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实施区域治理工程,提高城市水利建设水平。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农村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圩区治理和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基础保障。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机仓库、示范基地等建设,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水平。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农机作业用油供应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补偿机制。 (四)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现代流通业态为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广泛参与的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推进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免收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 (五)积极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加强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年内40%的乡镇建成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严格责任制度、有规模示范基地、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实行责任农技服务制度,逐步推进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建设,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农技员。完成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经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经综合服务。 五、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 高度重视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扩大县经济管理权限,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转移就业开拓新的空间。加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其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能力。积极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吸纳农村人口能力强的中心镇相应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实施扶持政策,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增强乡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引导乡镇企业集聚生产要素,培植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鼓励乡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大返乡农民工培训力度,将返乡农民工培训纳入培训券补助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奖代补”范围。加强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健全规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和督促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使用农民工。 (四)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强政策扶持,放宽农民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农民创业的行业性、区域性、经营性壁垒,拓展农民创业发展空间。依托县(市、区)、乡镇和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民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立项、开业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开发多种融资产品,对创业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创业项目,要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予以信贷支持。加强农民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开辟创业场所,引导农村创业者集中经营、集聚发展。六、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扩大内需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增加资金投入,更大力度地推进农村公路、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政村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七通”建设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年内新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1600座。推进农村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升信息化为农服务水平。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加大行政村邮件接转点建设力度,尽快实现农村邮件直接投递到户。实施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农田林网和沿海、沿江、沿河、沿路、环太湖防护林工程,加快推进村庄绿化,完成植树造林150万亩。提高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推进林业分类经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渔港和渔船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水平。强化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把社会事业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农村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继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改善工程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工程,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巩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2009年秋季入学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各级政府新增的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认真落实同一县(市)范围内城乡教师执行统一津贴补贴政策。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县(市)、乡镇、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推进县(市)、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建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口登记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三)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苏中、苏北地区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170元、130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加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力度,继续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建立重残人员救助制度,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四)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鼓励供销合作社、大型连锁企业、加工企业等建设农村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兴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点和为农服务社,扩大连锁农家店覆盖范围,促进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应,积极搞活农村流通。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给予直接补贴。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确保农民用上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商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和鼓励农民增加消费。 (五)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实施农村人才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市)为单位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实际补偿比例力争提高到40%,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参合水平;扶持经济薄弱地区300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薄弱地区的3000个村卫生室配置必需的设备,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政策。解决450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苏南5市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实施为农服务工程,加快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17个无村部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农村文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积极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实施农村环境工程,疏浚县乡河道、村庄河塘土方3.5亿方,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实施农村改厕、改圈、改厨,兴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完成200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抓好1000个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深化“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支持帮助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实现增收,并按照时序要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确保100万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人口基本实现脱贫。七、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探索包含就业、住房、社保等新内容的安置途径。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挂钩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双置换”改革试点。 (二)大力发展农村“三大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提高入社农户比重,增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有组织活动、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培育发展100个省级示范社,提升发展水平。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农业银行稳定发展农村地区网点业务,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扩大支农贷款领域,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鼓励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地方银行到县域增设服务网点。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00家。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尽快实现村镇银行县(市)全覆盖。总结推广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成功做法,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组织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站所设置,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财政保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 八、切实提高“三农”工作组织领导水平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扎实开展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打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本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以及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建立科学的“三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坚持和完善“米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供责任。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把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农”投入、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对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两个分别都上外网的路由器 |
...flash游戏hunted forever |
...万年历和常用节日日历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