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海南曾是儒艮的故乡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海南沿海已难觅儒艮踪迹。2004年和2005年,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琉球大学的5位博士,曾试图在海南东部和西部海域寻找儒艮,却一无所获。他们发现,由于虾池和生活污水污染,岛西海岸海草绝迹了。他们据此断定,作为海洋生态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象征和标志的儒艮,今后不会常在海南西部海岸出现。 此次东海岸文昌发现儒艮的踪迹,对海南的海洋环境保护而言,是个利好消息。水生动物专家建议海南开展儒艮动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希望专家的建议能引起关注。 “海南海域发现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儒艮尸体,传递了一个信号,说明海南拥有儒艮栖息的良好环境,海洋科研部门下步有必要开展儒艮动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教授周秋麟今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6月22日晚11时许,文昌市东郊镇群众在东郊椰林码头发现海面上漂浮一具外形似猪的“怪鱼”尸体,其鼻似猪,尾鳍和胸鳍完好,嘴巴上唇还长满了坚硬的“胡须”。该动物尸身长约3米,宽1米多,有近千斤重。好奇的东郊村民将这一庞然大物拉上了浅滩。 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及东郊镇政府接报后,派人赶赴现场察看。后经有关专家鉴定,“怪鱼”为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儒艮。 经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已将儒艮尸身运回海口,正在将其制成标本。解剖时发现,这只儒艮两根肋骨折断,肺部有大量积血。估计其受某种重击而死。 日前出差三亚的厦门大学教授周秋麟在详看了渔政部门提供的“怪鱼”图片,再次认定该动物确系儒艮。“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周秋麟说。 周秋麟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据他说,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为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 周秋麟说,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上世纪90年代,我国设立了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周秋麟说,近10多年来,我国大陆沿岸水域已难觅儒艮踪迹。 “在海南近岸海域发现儒艮尸体,这是好事,说明海南海洋环境保护较好,为儒艮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周秋麟说。 周秋麟解释说,海草是儒艮生存的必备条件。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近年通过调查,发现文昌市高隆湾、琼海市龙湾港和陵水县新村港一带礁坪内侧及沿海港湾有海草床分布,且海草生长茂盛,种类也较多,主要有喜盐藻、海菖蒲、泰莱草、二药藻等4个品种。这为儒艮生存创造了条件。且儒艮生性怕冷,海南沿岸海域水温较高,适宜儒艮生活。 “海南下一步有必要开展儒艮动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周秋麟建议。 周秋麟说,儒艮可算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动物,保护儒艮事关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及保护。眼下保护好儒艮赖以生存的海草床至关重要。 相关链接 “美人鱼” 关于“美人鱼”,世界各地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最早源于14世纪90年代。当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海员们,在海上漫长漂泊的日子里,偶见一种怪物浮于海面,其上半身像人,下半身像鱼,当他们看到这种动物伸展前肢,拥抱着幼仔在怀里吸吮乳汁的样子,不免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家中的娇妻爱子,思念眷恋之情难于言表。故此,“美人鱼”的传奇神话自然就应运而生,并在古今中外广为流传。 其实,儒艮的长相并非靓丽。它肥硕的身体长约3米,体重可达500公斤。在古怪的脑袋上长有一双小小的眼睛,没有外耳,扁平的圆嘴朝下,唇边生有稀疏短硬的胡须滑稽可爱。它的脖子几乎看不出,其前肢也已退化为桨状,适宜游泳,后肢退化完全消失。尾巴水平扩展,后缘呈新月形凹入,憨态可掬,雄性有发达门齿两枚,约3厘米外露,模样甚酷;雌儒艮鳍肢基部有乳房一对。每两年一胎,孕期一年,每胎多产一仔,哺乳期一年半左右。寿命约30年。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